当前位置:引念晚>其它小说>成为雍正妹妹之后则美免费> 第 71 章 汪汪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71 章 汪汪队 (1 / 9)

民间编的故事的能力康熙是领教过的。

最早的版本是太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当年在关外没这种闲话,反而是入关后,京城这种闲话多了。而且太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在外面传的有理有据,又好多的版本,有的是为了保住顺治皇帝的皇位,有的说是多尔衮和太皇太后乃是青梅竹马最后圆梦的,有的说是多尔衮进出宫廷,日久生情的,还有的说皇太极让庄妃下嫁笼络多尔衮的,总之这妖风吹的有理有据,比那些说书的讲的故事都精彩逼真。

这种传闻当然是假的,在宫廷里面哪有什么情情爱爱?就算是利益交换,也要顾及着交换之后的利益能不能满足各方面所需。

当时皇帝亲自掌握的两黄旗,多尔衮掌握两白旗,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因为换旗差点儿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再加上后来皇太极去世之后皇位继承出现了动荡,两家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个时候别说是太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压根没关系,要真是有了,当时的两黄旗根本不会推举福临做皇帝,而且还要提着刀和太皇太后讲讲道理,这里面最火爆,最典型的人物就是鳌拜。

加上简亲王府的老王爷济尔哈朗掌握的两蓝旗,代善父子祖孙掌握的两红旗。八旗之间的竞争极度惨烈,要是多尔衮嚣张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他早就做皇帝了,还用做摄政王?

要真的是苦大仇深的两黄旗和两白旗握手言和,两蓝旗和两红旗都坐不住。

但是这流言蜚语外边的人都相信,辟谣都没法辟。

只能靠时间把这样离谱的流言蜚语给慢慢消磨掉。

可是前几年又有一个流言蜚语传的有鼻子有眼,甚至让康熙几度怀疑是不是真的。

那就是顺治皇帝没有驾崩,他去五台山上做和尚了。人家之所以相信这个传言,是因为顺治皇帝在民间的形象就是一个情种,为了他心爱的董鄂妃跟亲娘反目成仇。

这个流言蜚语里面令人信服的证据就是太皇太后前几年不顾车马劳顿特意去了一趟五台山。要不是为了看儿子谁会车马劳顿跑到五台山去?那么多名山大川那么多佛门清净地为什么不去参拜,偏偏要去参拜五台山呢?

康熙特意让人调查,这个传言就出现在太皇太后去五台山后,里面有几分真几分假,当时参与的人物各个有血有肉,真真假假混合在一起还掺杂了一点儿皇家隐私,并且逻辑通顺,讲故事都能讲得曲折动人,想要不大面积传播很难很难。

轮到现在,德塞的那点事情也被人家编得合乎情理。

德塞出身很好,他父亲是简亲王,他母亲正是王府的女主人,又是蒙古的贵女,并且科尔沁向来是出后妃。在人家的嘴里,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胡人权贵少年,而且他这种嫡子出身,父母家族都有很显贵的身份,很容易让百姓接受他就是一个贵人的事实,不知不觉在人的心里就给他勾勒出一个少年英姿的模样。

再加上德塞的父亲早早的去世了,他小小年纪就继承了王府。在

故事里面,他是一个受母亲溺爱的人,向来是叛逆至极。康熙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有些人甚至把他跟顺治皇帝的事儿杂糅了一下,来了一个移花接木。

这个故事的开头说德塞有一次奉命去办事儿,路上遇到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这小姑娘当时身处困境,德塞没有满人权贵的傲慢,很热情的上去帮忙,于是少男少女一见钟情,德塞不顾对方是汉女把她带回了王府,后来得知这个小姑娘是朱明皇室后裔。甚至这位的出身也在故事里说明了,她是吊死的崇祯皇帝孙女,她父亲是崇祯皇帝的四子永王朱慈炤。

后来狡猾的满清皇室得知了这个姑娘的身份,自然是想要诱骗朱明皇室后裔出来加以灭口。德塞就一心保护这个女孩,两个人经过重重困难到最后仍然不敌鞑子们心狠手辣,最终这一对苦命鸳鸯一起被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最大的黑脸儿也就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就是雅布他们兄弟几个,这哥几个不是好东西,故事里面这位公主/郡主的身份本来能掩饰的过去,就是他们向上告密才使得这一对苦命小鸳鸯疲于应付,最终双双一命呜呼,这几个黑心烂肺的反派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把王府的王位弄到手里。

因为两人只有一个女儿,又因为老福晋去宫里哭诉,宫里面毕竟是蒙妃得天下,所以这个女孩才逃过一劫。可是这个女孩死罪可免活罪难除,一直被幽禁在别院,最后不得不以金枝玉叶的身份配了一个猪狗不是的混蛋,生了个儿子,却又重病卧床!

这个故事让康熙来讲,讲的零零碎碎,他这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讲的干巴巴的,但是光是从这只言片语里面海棠就觉得这故事是相当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听完之后要不是知道这里面真实情况差点觉得那一对苦命小鸳鸯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的人物。

这个故事要逻辑有逻辑、要情节有情节、有人设有人设、要思想有思想。最要命的是人家居然赋予了德塞和朱明末代公主/郡主这一对苦命小鸳鸯以一个很崇高的精神内核: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