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其它小说>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红宇琼楼> 734. 秦时风韵(61)三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34. 秦时风韵(61)三更 (1 / 9)

秦时风韵(61)

请了三位上将军入宫, 桐桐只将夏太后请来了,未曾请赵姬。

现在去回想先王临终遗言,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遇事难决, 禀于夏太后决断。

在军务上,嬴子楚在最后的决断权上, 摒弃了赵姬。

因此,桐桐并未曾请赵姬, 只将夏太后请来了。

王龁跟桐桐相熟, 早在从赵国逃离之时,王龁便是亲历者。后来, 又去请九鼎,王龁也在船上。

蒙骜呢?因着蒙恬蒙毅,此人必可信。

麃公倒是接触的少,桐桐对此人知道的也少, 因为秦朝的史料本就不多, 关于此人的记载少之又少,这对桐桐来说,真就是一个原先知道, 之前见过的人。

三人来, 见了太王太后。

刘夫人亲自捧了茶汤, 三人诚惶诚恐:“不敢。”

桐桐捧了铠甲进来,笑道:“昨日吕丞相进宫,祖母便记挂三位上将军。大王一听, 便命我开了库房, 寻了三幅铠甲。此铠甲乃是曾祖阅|兵时披挂过的,大王有令,赐予三位上将军!以慰老将之功!”

三人忙起身, 跪下行礼:“臣等……愧领!”

桐桐将铠甲奉予三人,三人感激涕零,起身郑重的将铠甲给亲随捧着,这才坐回去,看看太王太后想说什么。

却不想太王太后高居上首,却如神龛,竟是一言不发。

反观这位长公主,笑语嫣嫣,就听她说:“祖母有心问询边陲军事,不知道当不当问?”

蒙骜忙起身:“岂敢?太王太后问询,臣等知无不言。”

桐桐点了头,“敢问,军中可安?”

“军中一切皆安,并无异动。”

“善!”桐桐又问:“诸国可有异动?”

“有!”蒙骜回道:“赵国有一臣,名毛遂,不知道太王太后可知道?”

夏太后哪里知道谁事毛遂?她看了桐桐一眼,桐桐‘嗯’了一声,“毛遂曾自荐,此人在赵国市井之中很有些名声,有口舌之利,乃邦交之才。比之张仪、苏秦差之远已,但还算有几分可用之处。”

麃公意外的看了这位长公主几眼,便接话道:“正是此人。”

蒙骜‘嗯’了一声,“此人往楚国游说,欲赵楚联盟,以伐秦。”

夏太后吓了一跳,她的眼皮直跳。

桐桐问说:“楚国如何回?”

“楚国诸臣皆言,秦国井然有序,并未因先王之丧,新王年幼而乱,一切井然有序。因此,此非伐秦良机,未曾答应赵国所请。”

“善!”桐桐再次说:“大秦虽新王年幼,然我大秦亦有宣太后一般女中豪杰。太王太后与太后必能庇护大王,直至大王及冠。军务有三位上将军,太王太后放心;民政事务有丞相,太王太后与太后尽皆放心……”

王龁跟着起身应诺,但却听懂了这位长公主的未尽之语。

她说:军是军,政是政,你们谁也管不着谁。吕不韦的差事,你们掺和不了;同理,也别让吕不韦掺和你们的差事。军事,乃是太王太后管辖,此乃先王遗命;民政,乃太王太后与太后管辖,此亦乃先王遗命。

三人隐隐的听到的都是这么一层意思。

紧跟着,就又听这位长公主问:“而今诸国必暗中观察大秦,伺机而动。此时,何以应对?是主动寻战机亮刃震慑诸国?还是控制言论以惑敌?三位倾向于哪种?”

三人异口同声:“前者!”

蒙骜紧跟着补充:“可发小规模之战,告知诸国,秦国一切如旧,东出之志未受影响。”

“善!”桐桐说着,就看蜀生:“请大王与御史。”

“诺!”蜀生应了,转身办差去了。

桐桐捧了茶:“此乃昆仑之茶,三位尝尝。”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秦岭被称之为昆仑。后来,秦一统六国,秦岭因位于秦国都城以南,故而又被叫南山。

直到司马迁所做《史记》,才有了秦岭这个名字。

司马迁说:秦岭,天下之大阻。

岭南为江南气候,总有人因高利而采茶以售卖,因路难行,一两茶一两金。

四个人因茶而谈天说地,说的兴致正好,嬴政急匆匆的过来了。他其实并不知道什么事,正上课呢!

桐桐跟另外三人一同给嬴政见礼,嬴政笑着说了免礼,过来却扶了阿姊,才想问呢,阿姊便主动说了:“……三位上将军皆认为该主动出兵!三位老于战事,先王委以重任。既然三位意见一致,便请了大王来,您看是否要御史拟旨,今日事今日毕!祖母他老人家在呢,父王遗命,事有不决,禀于祖母决断。趁着人齐全,下诏出兵,如何?”

嬴政:“……”他愕然:阿姊手段,自来凌厉。昨夜太后不交印玺,今日她便罢了太后辖军事之权。

这正如沸鼎下取火,一击命中。

桐桐笑了:正是釜底抽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