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都市言情>我的老婆是女儿小说> 郭先生的指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郭先生的指点 (2 / 2)

对班主任的神奇状态,恭恭敬敬地答道:“有老师教诲在前,学生不敢偷懒,趁着这些日子得闲,学生正独自研读《太史公书》。”

《太史公书》就是《史记》,虽然司马迁写书的时候,难免带上主观情绪。

比如不喜欢外戚,就对卫霍二人的功绩一笔带过;喜欢李广,哪怕对方打的是败仗,也描写的精彩热血之极。

但谁也不能否认《史记》在史学界的地位,更不能否认它在文学界的地位。

凡研读史书之人,就绕不开这部纪传体巨作。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头,也绝非浪得虚名。

郭先生点了点头,说:“嗯。想要写好策略,对经史子集的研读缺一不可。原本我就打算着,等把四书五经粗讲一遍之后,就先给你讲史。既然你喜欢《太史公书》,到时候就从这一部开始吧。”

八股文的根基就是四书五经,无论哪个参与科考的学子,这几部经典都不止学一遍。

秀才、举人、进士。

每进一步,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就要更加深彻一步,将它们与政治相联系的能力也得更多几分。

就以《诗经》中《蒹葭》一篇为例,最浅显的理解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再深一层就是讲后妃之德,更深一层便是君主求贤若渴。

若是无人解读,凭着自己摸索,谁能从一首写男女自由情爱的诗中,悟出“君主求贤若渴”这等八竿子打不着的深意?

可若想考好科举,就得有这种联想能力,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正确。

接下来,郭先生又问了些《太史公书》开篇的东西,就嘱咐他早些回去,莫要让家里人担心。

徐茂行本要告辞,忽然又想起昨天和黛玉讨论的东西,便挺住了脚步,对郭先生拱手道:“先生,学生还有一件烦恼的事,需要您指点迷津。”

顿了一顿之后,徐茂行又补充了一句,“是学生的家事。”

听说是他的家事,郭先生便有些迟疑。但见徐茂行态度诚恳,又念及两人相识以来这孩子的仁孝,他终究是点了点头,道:“你且说来听听。”

徐茂行便道:“事情是这样的。学生的嫂子在平安州生了一对龙凤胎,翻过年开了春,就有八-九个月了。

因平安州乃苦寒之地,大嫂怜惜孩子受苦,便和兄长与父母商议,要把孩子送回京城,给我们夫妻教养。

学生与内子的为难之处,就在于万一孩子养成之后,不符合兄嫂的预期,又该如如何是好?”

郭先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神情透露出几分无语来,“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就是这个?”

郭先生好笑道:“是他们要把孩子寄养在你这里了,且看他们如今的境遇,这两个孩子跟着你们,吃穿用度必然都得你们贴补。若是他们将来真在孩子的教养上挑你们的理,自有世人戳他们的脊梁骨。”

他拍了拍徐茂行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茂行,心底善良是好事,但若是过于为他人考虑,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徐茂行简直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是呀。两个孩子跟着我,吃我的、穿我的,将来的教育经费也多半都是用我的。是他们欠我人情,我干嘛要有那么多心理负担?

此时他也想明白了,他之所以纠结,是把前世的思想带了过来。而黛玉之所以有同样的顾虑,则是受了他的影响。

“多谢先生指点,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郭先生点了点头,又问道,“既然要接两个孩子,是你们这里准备奶妈呢,还是他们那边准备好?”

徐茂行道:“自然是我们准备。平安州离京城何止千里之遥,哪里好让那边的妇人远离家乡亲人?”

郭先生闻言,脸上露出了笑意,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很好。你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固然深厚,但有了两个孩子夹在中间,难免就会生出许多龃龉。”

若是叫他们在平安州选了奶妈送来京城,那些奶妈和家里人写信时,难免会夹杂些“孩子如何如何了”的东西。

人和人的想法很难统一,徐茂行的教育方式,不一定符合徐景行的预期。

一来二去之间,原本没有矛盾,也会凭空生出许多矛盾来。

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斩得干净利落,一来保全兄弟情义,二来也免去徐茂行这边的许多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