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游学、游历,大部分时候都靠着自己的双腿,遇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便在山野庙宇凑合凑合,若是遇着村庄,便敲门投宿村舍,大多时候,若是乡民家有余粮又生性好客,借宿一宿不仅不必给付铜钱,还能得一顿饱腹的粥饼...“不知后人这‘元’,合我大汉几文。”刘彻有点好奇两千多年后的生活所需,“但看林娘没有露-出难色,想必不算要价太高。”随着林菱坐上电瓶车,挨个进了坑洞中游览,历朝古人们也能看到后人为秦始皇陵铺上了整齐的地砖,他们还为发现的13号陪葬坊
修建了巨大的展厅,其中
最完整的陶俑还都用透明琉璃罩子罩了起来。
他们还看到了坑洞里灰朴朴的残缺陶俑,以及以及被修复好得以整齐排列在坑中的秦俑,也不由大开眼界。毕竟历朝古人,也从没见过兵马俑啊!
“威威秦军之貌,犹在眼前啊!”刘邦作为一个曾经真实生活在大秦的人,忽而心生感慨,他也曾如蝼蚁般仰望过令行禁止的秦军,以及秦人拥戴的王。古人们还好奇地看到了举着小旗在前讲解的不同“导游”,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大家没有身份之别,也没有男女之防,有男人将孩子驮在肩头,也有女人与同伴携手出游,他们的身影在嘈杂之中,却显得如水流一般自然自在。想起之前林要与林爷爷对礼教的评价,有的皇帝因此超细反思,有的皇帝无动于要不愿改变,而动静最大的还大夫,有些偏激的文人学子甚至还纠集在一块儿组织了个文会,放话要抵制“无知妇人”胡编乱造的仙迹,甚至还异想天开希望皇上能与上天沟通,顶好换个人来讲为此聚众前往州府、县衙外静坐反抗,于是紧急禀报此事的奏折如雪片一般飞往各朝京都。
而此时此刻,正带着皇后、重臣或是儿女一块儿看林菱参观兵马俑的皇帝们都还不知道此事,除了嬴政本人心情复杂,其他朝代也有对进入陵墓怕遭报应的不理解,但大体还是无比新奇,见林菱也停在了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镇馆之宝”外头,都随着她一块儿仰头去看。"的确雕刻得极为逼真啊!秦人就是如此面貌!”
汉高祖时期,刘邦不得不感叹,他看到这些秦俑,好似自己又回到了在大秦当亭长的时候。
说起来,他曾经也算是秦人吧.....
[这尊兵马俑为何被称为镇馆之宝呢,因为它是自74年兵马俑被发现以来,唯一一尊不需要被修复的兵马俑。两千多年的时光、天灾、战乱似乎没在它身上留下痕迹,它全身上下没有一处破裂、损坏,作为唯一的“幸运之星”,我们可以想象到两千多年前他被塑造出来是怎么样,如今便是什么样,唯一不同的只有他身上的色彩。
其实兵马俑在出土时都是彩色的,颜色艳丽真实,但在重见天日的15秒之内就全部氧化褪去了。这也是我们如今的一-大遗憾,不过大家可以看到,这尊兵马俑细节有多么好,头发丝刻得根根分明,连手掌的生命线、所穿布鞋鞋底的细密针眼都没有遗忘,实在是细致入微到了极点。]林菱听着导游讲解,也觉得好像再看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秦人一般,而她转头去看林爷爷专注得发亮的目光,那一刻只觉得一路劳顿、暑热,都值得了。秦朝,嬴政这才慢慢回过神来。
他看到了自己的陪葬坑。
而他此时还活着.......
这样的体验只怕下辈子都不会有了。
想生气,但看到后人在灯光下崇敬、好奇又惊叹的目光,他忽然那股气又消了。他想靠近了解后世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后人不断追寻着历史支离破碎的痕迹,是不是也想了解他们这些“古人”呢?于是千言万语都融化在了这样的目光之中,最后便只是略带矜傲地道:
“大秦工匠若是连这些陶俑都刻不好,不如去帮蒙恬修长城!”
李斯微微掀起眼皮,偷偷看了眼秦始皇又很快低下头去。
以他侍奉陛下数十年的经验,若那些雕刻兵马俑的工匠敢敷衍了事,他本人以及他的三族都将命悬一线....何况,能用陶土代替人殉,那些工匠又怎会不尽心尽力?他刚刚这么想,就听林菱花钱请的导游又说自己。
[为什么兵马俑能做得那么好呢?有一种说法是,秦朝的工匠是满怀欣喜、敬意去塑造每一尊兵马俑的,因为在秦始皇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每一任诸侯乃至贵族在死亡的时候,都会殉葬大量的奴隶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他们将奴隶视作自己的财产,并不是当做一个“人”,所以死后也要带到地下侍奉
而秦始皇是第一个不用活人殉葬的皇帝,他改用陶土制成的兵马俑陪葬,这样工匠的亲人也都能保全了。于是工匠们在做这些兵马俑的时候都非常认真、虔诚,也真心希望这些陶俑到了地下能代替他们好好地保护他们仁慈的王。][风雪夜归:不过政哥可能不是爱借百姓才欧消海葬的,秦朝因为连年征战人口锐减,本来就利了一堆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在深中种田,而且当时婴儿天折率还特别高,他如果不带头取消残葬,秦国的人口很本没办法恢复,他自己先取消,底下的家堂贵族也就不数殉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