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都市言情>诸朝看我乡村直播> 辣椒和龙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辣椒和龙舟 (3 / 4)

朝的贵州又没办法产盐,当地的居民长期缺盐,粗茶淡饭过得日子非常的苦,于是第一个尝试将辣椒用来食用。

而且贵州也是气候潮湿多雨,肉类蔬菜都容易变质,而当地的穷人就别提肉了,根本吃不起,于是都是吃“下水”,也就是各种动物的内脏,那些东西腥膻,而辣椒味道刺鼻可以很好掩盖,不仅可以掩盖,还独具风味,让食物变得很好吃,于是辣椒很快就在贵州等地普及开了。

这时候的辣椒才出现在餐桌上,但却被看做一种低贱的食物,在清朝,当时的富人阶层做菜繁琐,就是吃个豆腐白菜,都要用火腿包起来,大家应该还记得《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吃的那个茄子吧?大概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时的地主贵族都看不起吃辣椒的,有时候忍不住偷偷吃点,也绝不敢承认,辣椒又怎会被文人士大夫记载在诗文著作之中呢?连距离我们如此接近的清朝都如此,所以再往前数的各大朝代,唐诗宋词里都不会有辣椒的身影的。】

刘禅听完了,也听懂了,只能沮丧地发言道了谢。

美洲……那样的地方,他们蜀汉根本没办法前往,他们甚至连北上长安都失败了啊!刘禅闷闷不乐地继续低头盖玉玺。

宫人们将纸简铺开,他便举起玉玺熟练地“啪叽”一盖,两人如同后世流水线宫人,配合极为默契,不到一会儿便完成了大半。

林爷爷讲完了辣椒,林菱还没回来,于是他又自我发散讲道:

【说起来,我们虽然没有辣椒,但是几千年来并没有停止过吃辣,比如被认为是小日子发明的芥末,其实早在我们周朝就开始食用了,而且周朝的时候就把芥末酱用来搭配生鱼片了,所以咱们现在看那些日料店,做什么刺身,说人家做得格外好吃,哎呦,其实啊,那都是咱们四千年前的老祖宗吃剩下的。

春秋先秦时期的古人们就将“辛”指代“辣”,食物中加入生姜来提升风味,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孔子先生,他就在《论语》中被记载非常喜欢吃姜。是不是没想到,咱们日常学习的《论语》里居然还有这种记载。

这也是后来的“辣”字为什么是辛字旁的原因。

除了生姜,古人们还用“茱萸”来制作辣酱,没错,就是王维的诗中那个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当时的人们将茱萸捣碎以后混合石灰,没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用茱萸和石灰混合做出了一种“艾油”,听说吃起来和咱们的辣椒油差不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三国,刘禅听到后立刻将头摇成拨浪鼓。

不,绝对不是一个味儿!

茱萸生姜和石灰,他先前就吃过了啊!

辛辣是真的,苦也是真的啊!毕竟茱萸“辛而味苦”,制作成的艾油还有一股子石灰味,不好吃不好吃。

唉,幽幽叹了口气,无法得到辣椒,神医的踪迹又南巡,那相父的身体该怎么办呢?痹症究竟该怎么根治呢?思来想去,刘禅还是有些不甘心,于是还询问了张皇后,便决定直接问道:

【拆塔小王子:饮食中缺少辣椒,那长期生活在云贵川等地的人不是很容易风湿?那他们怎么办?】

林爷爷笑道:

【如果本身便是当地的人,其实他们的基因里已经习惯了那种气候,是不容易得风湿的。我们现在可能提到祛湿,就是红豆薏米茶对吧?但古代可有不少祛湿的名方,古人对这方面是很重视的。

比如六君子汤,是元朝名医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的,用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六种草药煎熬而成,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本身的症状来调整方剂,延伸出了好几种偏向治疗的方子,比如治疗慢性胃炎啊,还有脾胃虚弱的啊。从不同方向去侧重,这一点大家一定不要小看中医。】

刘禅大喜,立刻命人记录下方剂:“此方乃后世元朝良方,定能医治相父之病!快快记下,交由宫中医官,待相父归来,便叫他们好生为相父斟酌剂量!”

【还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里提到的茯苓术甘汤,这些方子其实直到我们现在,一两千年了,都还在使用。因为确实是有效,尤其张仲景,真不愧我们称为医圣,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一位神医。

东汉末年,战乱频频,到处都是疫病,他本来为太守,却见到太多贫穷的百姓得不到医治而死亡,于是每天打开衙门大堂,收容百姓为他们治病,从不求荣华富贵,瘟疫爆发,他辞去官职,潜心研究写下《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开启了中医学科理论的书,我们现在每一个学中医的孩子,应该都看过这本书吧?】

刘禅便由喜转悲:“可惜张神医已不在人世,他的著作也已经失散在战乱之中了,实在不知何时能够找寻到。”

若是有张神医在,刘禅又何必如此忧心忡忡呢?

林爷爷说着说着却想起了一则新闻,不由叹息道:

【张仲景在当时家家隐秘自家医术绝技的时代,他将自己《伤寒论》无偿公开,倾囊相授,只为了自己的医术可以救更多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