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都市言情>直播考试视频完整版> 第 22 章 二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2 章 二十二章 (5 / 14)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往昔的长安春日是何等的繁华……

李白、李贺在苦思冥想自己什么时候写的诗,杜甫在奋笔疾书。

而考场上里的众人在郁闷为什么一连四五题都是唐诗,尤其是唐朝之前的文人,他们一不认识作者,而不知道他们写诗的背景,为什么要让他们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啊。

哪里有这么多思想感情可以写?

***

唐太宗位面

一开始李世民见唐诗这么有名还是挺开心的,甚至还有心情和长孙无忌他们点评诗作,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脸色愈发难看,“这个杜甫难道是晚唐的诗人?”

尉迟敬德对他们论诗不感兴趣,也插不进去,听到李世民提起杜甫的名字,连忙指着天幕里的一个人对李世民道,“陛下,杜甫是第二排第四个位置那个人,我刚才看到他写名字了。”

李世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由怔住,“这不是方才那个和李白交谈的诗人吗?他们是同一个时代诗人?!”

可是李白是盛唐的诗人啊!昨天的考卷上有提到过李白,说他被称为诗仙。

若杜甫和李白同时代,那岂不是……盛唐之后就是国破山河在?

想到这个可能,李世民顿时眼前一黑,大骂唐玄宗,怪不得盛世之君会得到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庙号,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气氛突然冷凝,尉迟敬德小声地问程知节,“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陛下脸色怎么突然这么难看?”凶得像是要吃人。

程知节虽然也算名门出身,但走的是武将的路子,能不动脑子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动的,于是他戳了戳离得近的杜如晦,“克明,陛下怎么了?”都快哭了。

杜如晦是最早跟着李世民的一批人,对李世民的想法不说能一清二楚,但知道个七八分是有的,李世民猜到的事他顺着猜猜也能猜到。

杜如晦压低声音道:“杜甫和李白是一个时代的诗人,但李白是开元盛世的诗仙。”

于是程知节懂了,震惊得瞪大了眼睛,所以大唐的盛世后面就是国破山河在?

难怪陛下那么生气。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正想要不说点什么活跃一下气氛,哄哄老大,不曾想听到李世民咬牙切齿道:“下回给我备好鞭子,铁棒,带倒刺的那种。”

不给那个鳖孙一点教训,他就不是李世民。

盛极而衰是有,但衰得那么快,除了隋炀帝那种衰法,他想不出还有第二种可能。

一般来说盛极而衰都有个缓冲期,怎么着也得换个一两代皇帝,内忧外患才会衰落到国破的地步。从开元盛世直接到国破,没有猫腻绝不可能。!

要六百字啊,写上半时辰应该差不多。

曹操心里有了低,满意地翻回前面做题。

其他人听到作文纸也是下意识地翻到后面去看,看到题目和要求悄悄松了口气。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六百字的含量。

算了一下分值,众人决定速战速决,写完前面的选择题就去写作文,不就是写文章吗,他们可以的!

李白盯着括号内的除诗歌外,很是郁闷,为什么要除诗歌外?

一抬头发现周围所有人都在看他,李白:“???”

李白低头看卷子,下一秒眼睛瞪圆。

这是他的诗?他什么时候写的?

诗文还能这么考???

题:阅读《太原早秋》,完成1-2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众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诗歌所描绘的季节。

B.颔联“早”“秋”二字巧妙点题,从视、听角度写出太原早秋的特点。

C.颈联两句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融合,诗歌由前两联的写景转入抒情。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结构严整,格调高远,可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2、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1]

李白:“……”

他这一生写过的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哪能每一首都记得,有些诗不过是随笔一写,抒发一下情绪。

他哪里知道当时抒发的是什么情绪。

这不是为难他吗?还不如让他现作一首表达现在的心情呢,作两首也行啊。

李白看着卷子上标他名的诗,默默举起了手。

“亲亲,有什么事吗?”

李白有些意外,自己竟能得到太宗皇帝同款称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