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其它小说>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笔趣阁> 232.万里扶摇(131)一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2.万里扶摇(131)一更 (5 / 11)

孔子感叹卫国的人口真多,学生冉有就问说,这么多人,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要叫这些人都富起来。冉有又问,富起来之后呢?又该怎么治理呢?孔子说,要教化他们。

就听金大人的声音又传来,“那么圣人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圣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先决条件,一定是有足够多的庶民,即人口;其次,便是叫百姓富裕起来;再次,当不为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他们才会受教。庶、富、教,这是三个必须的条件,且顺序不能乱。对此,诸位有异议吗?”

没有!这是圣人的原话。

“那我再一问,我们现在有足够多的人口了吗?”

有了!新明自立国之初,推广各种作物,提升粮食产量,轻徭薄赋,使得生民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极多。

四爷就竖起一根手指,“所以,朝廷做到了第一点——庶!有足够多的庶民。”

是!

“那么,朝廷要做的第二点便是富!叫百姓富足起来。工,可将农耕中富裕的人口利用起来,叫农人有更多的耕地,叫有手艺的人能靠着手艺养家糊口,这算不算是富民的途径呢?”

当然!

“富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富裕起来,达到人人受教化的前提下,那秩序便不要了吗?此时,先以法镇之,错了吗?”

“…………”好像也没错。

四爷就摊手,“教不可或缺!像是诸位,都是受了教化之人,那么前提是,诸位一定是家境尚可,能一直受教化。朝廷难道没教化吗?蒙童免费启蒙,这便是教化。如果朝廷足够富裕,那么每个人从一出生,朝廷便能给予一视同仁的教化……但这不是现在能做到的。

而这位李姓兄台所言,儒为体,格物为用,有理!但这不是分人群,将人分为儒生和格物生。这么分是不对的!

儒,该被每个人接纳,它打造塑造的是德、是心,是性!而格物是工具。

就如同,数千年前刀耕火种,而现在牛耕遍地一样。儒家传承了千年,铸就了精气神,这是不变的!工具不断革新,这是一直在变的。我们当以儒家修内,却也当以格物修外。内外兼修,此方为一个德行高尚,且于国于民有用之人。”

话音一落,又是掌声雷动……,

还没问呢,自己就撂干净了,“书香门第,清贵世家,难怪公子看起来一身清气。”

李青山便笑,“谢金大人夸奖,您过誉了。学生之前也考过两次,未能到殿试……”

“不能以举官论英雄。”四爷就道,“而今各种学堂都有,像是铺设铁轨,就有很多人擅长实务,一样会被举荐,只要在任上被人信服,就能被提拔。这样的官员往往更有威信。因而,从百业,殊途同归。”

李青山皱眉,他就问说:“如学生这般……擅经学,不擅格物,而今再学,是否晚了。”

这么一问,周围就静了,远处也静了。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呢,更多的人是有家室拖累。一则,父母年迈,盼着子女成家;二则,成婚之后若是只就学而不当差,除非家中资助,否则怕是也难以为继。因此,选适合自己的,未尝不是一条合适的路。若是心有余力,或可有其他的尝试。”

众人就笑,这个戳那个,那个戳这个。这里面大都没成亲,一说起来还都会害羞,相互打趣。

李青山就又问:“儒家经学……乃圣人经注,传承不衰,常用常新。而近几年,格物之学兴起,儒家便不得重用。而今,学生现在思量的是格物之学兴起之后,于新明而言,是利是弊。”

来送果盘的季瑛看了拎着茶水过来的仲琴一眼:这人说的是什么话?为什么这么说,格物哪里不好了,为何要有这个质疑?质疑就算了,为何要当着金大人的面说这样的质疑。他怕不是忘了,金大人是靠什么立身的。

仲琴拦住季瑛,先别进去,听听里面怎么说。

李青山坐端正了,声音也变的激昂,他问说:“诸位,立国之本是什么?”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回答道:“立本之本,乃是崇尚礼义。礼义当先,不尚权谋;立国之本,在于人心不在技艺。不才以为,若新明是一艘舟舰,那么,忠信是甲胄,礼义是干橹。因而,我也认为,儒家为体,格物为用。儒学为尊,格物次之,此不能乱。”

说着,就又道,“正如对那些小报补充律法以约束,这一点我尤其不能理解。小报所行,非君子所为。儒家教化百姓,教百姓知礼。于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乃为人的行为准则。

而小报呢?窥伺他人行踪,此为非礼;偷听他人言谈,此为非礼;擅自将他人私事公之于众,此为非礼。如此非礼之事大行其道,正是近些年儒家教化被格物所取代的弊端呈现。

对此朝廷没有重视儒家教化,而是选用了法家!认为当以法约束之。诸位,德为先,法为后。以法约束,此乃底线。可若是儒家教化人人受益,都以德行为先,触法者几何?而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