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引念晚>都市言情>大唐食客升职记> 金玉满堂福禄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玉满堂福禄粥 (1 / 2)

翌日拂晓,天边泛起鱼肚白,薄雾轻笼着高府,杏雏领着莫氏母女,去了夫人院中复命。

一行三人缓步行于石径上,露珠沾湿了鞋袜,莫母将昨日傍晚接生的惊心动魄娓娓道来。

莫母是为夫人的手帕交柳氏接生。

柳氏这一胎本应顺畅无比,但在腹中胎儿即将降世之际,柳老夫人却迷信吉辰,强行要求稳婆和药婆施展各种禁忌之术,企图控制天命。

柳氏翻来覆去痛了足足一个白日,腹中婴孩胎动愈趋微弱。

终还是怕没了孙子,柳老夫人无奈之下松了口,允准生产,可柳氏这时已是筋疲力尽。

药婆和稳婆先前竭力延宕,手段频出,此刻面对催产之难,竟束手无策,无力回天。

幸而柳氏有急智,遣心腹疾驰高府向高夫人求助。正值高夫人诞下麟儿,听后忙派了莫母去相帮。

莫母抵至柳府,映入眼帘的是满室哀嚎,她快步上前为柳氏诊脉,六脉微弱,气血两虚。

药婆与稳婆面露愧色,缩于墙角,无助至极。莫母疾步上前问询前情,得知种种不当处置,眉头深锁。

她也没再多耽搁,让大厨房即刻熬了一锅金玉满堂福禄粥。

糯米泡好,大火烧开,小火熬至绵密。

再加入去核的红枣、烤过的核桃仁,文火熬烂后放红糖、生姜,轻轻搅拌至均匀。

最后倒入鸡蛋花,一锅金玉满堂福禄粥便做成了。

其中红糖、生姜是重中之重。

古训云:“血虚者,温补为先;气衰者,甘润为宜。”红糖温热,善补气血,姜汁辛辣,助活血脉,二者合烹,恰为急救良方①。

待夫人用粥时,莫母又让人抓了当归三钱,川芎二钱,枳壳二钱,益母草一钱,白芷六分,火麻仁一钱,亲自煎煮了元气自生饮②。

一粥一饮下去,柳氏终是有了力气,配合着莫母的催产声,顺利诞下麟儿。

其中之惊险和荒唐听得莫婤频频蹙眉,言语间,她们已行至夫人院落。

只见朱门半掩,雕梁画栋间透露着庄严与静谧。

莫母整肃衣冠,理了理莫婤的花苞头,步入庭院。

院中几株梅花傲立,一丛翠竹随风轻摆,数名侍女穿梭忙碌。

一位大丫鬟打扮的侍女迎了出来,笑容可掬,言语间满是敬意:

“莫妈妈,夫人自晨熹便牵挂于您。您这一路风尘仆仆,实属不易,请随婢来,夫人正等着。”

说罢,这大丫鬟拉过杏雏,笑着将莫氏母女往夫人正房中引。

“多谢秋塘姑娘了。”莫母昨日便对夫人院中四个大丫鬟具已熟识,对着秋塘微微欠身。莫婤亦是眉眼弯弯,对着她客气地笑笑。

穿过三道屏风,一行人进了里间。

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和醋酸,晨光透过半掩的雕花木窗,洒在高夫人身上。

她倚靠在床榻上,身后垫着几层松软的锦枕,未施粉黛,面容姿态尊贵又慵懒。

身着一件温和象牙白色的长袍,上面以金线勾勒出祥云纹样,衣襟处还绣着几朵金莲,下摆微微开叉,很是宽松。

身旁候着另外两名大丫鬟,忆梅和袖莲。榻尾还立着两个婆子,高夫人唤她们郑妈妈和周妈妈。

见秋塘带着莫氏母女进来,便对着她们点头淡笑道:“顺娘,终是回来了,我已闻尔等事迹,实乃功德无量啊”。

“夫人谬赞了。”莫母闻言,谦卑低首,携莫婤依礼行拜后,缓步上前,为夫人诊脉。

一番细究后道:“夫人初胎分娩颇费周折,身体耗损非浅,此后务必精心调养,切忌骤然滋补,以免适得其反。”

夫人听罢,频频颔首。

昨日高大人求得高老爷旧交,今晨找来了御医把脉,其所言竟与莫母不谋而合。

字字珠玑,切中肯綮,让她心中愈发看重莫母。

思绪万千,高夫人同莫母道:“顺娘,能否屈就于府中数日,专司调理之事?若能成为我高府食客,更是吾辈之大幸。”

古代大户人家常招揽才艺出众者,尊称“食客”,这一传统始于先秦,鼎盛于汉唐,直至明清仍有延续③。

古代医学尚未发达,懂得医理药性的医者或修炼养生之道的方士,因其能够治疗疾病或传授长寿秘诀,而成为权贵阶层争相延请的对象。

稳婆与之相似,因而莫母有把握能成为高府食客,摆脱王二的纠缠。

见此邀请,她顺势应了下来。

二人相谈甚欢,莫母同高夫人谈及坐月子期间的诸多事项,高夫人与莫母商议之后将会给予她的待遇。

其间,莫婤静坐一侧,聚精会神聆听二位长辈的对话,尤其对月银的话题格外留心。

然,当她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高夫人,高高隆起的腹部时,还是没忍住,想了个话术,佯装不解,天真地问道:

“夫人为何不束腰以塑形,如此腹部便不会显得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