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3 / 9)

谢晦:计划通!

……

谢晦将辛弃疾叫来,询问他:“以前赵宋官员平日都做什么,在哪里花钱最多?”

辛弃疾想了想:“若说雅道,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若说俗道,有养鸟、斗蟋蟀、皮影百戏、杂剧小调、魔术表演、各类说书……”

谢晦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什么样的书法?”

辛弃疾闻弦知雅意:“以你曾外公王羲之的作品最受欢迎,前朝废帝赵构带起的这股风气,如今朝野民间,争相模仿王体,盖因他真迹极其稀少罕见,少数几件作品更是价比连城。”

哦豁,谢晦一下子来了灵感:“我家倒是有好多曾外公的墨宝,可惜没带过来……”

他沉吟道,忽然眸光一亮:“那我现场仿几个吧,再盖上曾外公的印章就好了!”

辛弃疾:“……”

这可真是哄堂大孝了。

他斟酌了一会,语气微弱地反驳道:“书法爱好者沉迷王体多年,人家也不傻,能够辨认出是不是真迹的吧。”

谁料他这么一质疑,反而更让谢晦坚定了决心:“不用担心!我让曾外公现在写点字,拍照在评论区发过来,我对着临摹就好了,保证一模一样。”

完成许愿期间,天幕的直播和评论区,都在这个位面进行了大面积屏蔽,只有他们北府人能看到。

其余无论是金人,还是原赵宋官员,都什么也看不见。

这就不可能出现穿帮。

他更是声称:“印章是真的,字也是真的,你就算当面问曾外公,他也只会告诉你,这就是比真金还真的书圣真迹。”

辛弃疾:“……”

能不真吗!

谁让你是全家最宠的晚辈,要真去问王羲之,他不仅不会揭穿你,甚至还会夸你干得漂亮,悟性很高呢!

天幕之前,东晋永和位面。

王羲之看着小外孙的请求,饶是他久经大浪,也不由为之一怔,蓦然拂袖道:“安石,拿纸笔来。”

一旁,谢安正在恬然安坐,静赏花枝,当然不乐意动。

“你自取罢,又不是不良于行。”

王羲之扬眉,一字一句地说道:“宣明是你们家的优秀后人。”

谢安笑得云淡风轻,毫无烟火气:“也是你的,你休想置身事外。”

二人正在这边为了到底谁去取笔的事纠结,忽见评论区一闪,谢晦又道:

“祖爷爷,你也写几张或者几十张墨宝发过来吧。”

“还有卫夫人的书法、郗璇曾外婆的书法、子敬爷爷、子猷爷爷的书法、道韫姑祖的手迹、长康先生的画、戴安道的人像画……都发过来,我都可以模仿的。”

王羲之:“……”

谢安:“……”

现在好了,不用再纠结了,全家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王羲之颇觉好笑:“本以为五郎已经够疏狂任性、胆大妄为,想不到宣明更是一骑绝尘,叫旁人望尘莫及。”

五郎就是他的第五子王徽之。

曾在雪夜访戴,兴尽而归,不曾见上一面,也曾邀请素不相识的桓伊停船为他吹笛,成就了千古名曲《梅花三弄》。

确是一个潇洒不羁、芳兰投簪的名士。

谢安睨了他一眼,微微含笑道:“我观宣明指点江山,胸中自有丘壑,可不是五郎所能比拟的。”

“喂!”

王羲之不满道,当着他面说他儿子,都不避一避的吗。

既然家中小朋友要搞事,当家长的自是要全力支持。

不多时,谢道韫等人就收到消息,一齐聚集在此处,开始铺纸磨墨,奋笔疾书。

辛弃疾一看如此架势,不由为各路官员捏了把汗。

这是要直接破产,血本无归的节奏啊。

不对,也不能说血本无归,得到的东西确实有料,但不多。

“还愣着干什么,快和我一起临摹”,谢晦拽一拽他衣袖,反手就掏出了纸笔。

一群大书画家进行现场创作,评论区的观众们也跟着沾光。

李世民见到偶像王羲之的新作,当即两眼放光,长篇大论地分享起了书法赏析。

万朝现在无人不认得唐太宗,知道他是千古一帝。

谢晦见他赏析写得无比认真,字字出于肺腑,不由感叹道:“看来,这位陛下真的很喜欢我曾外公。”

“确实”,辛弃疾认可地点点头,“不仅喜欢你曾外公的作品,也喜欢你曾外公这个人,甚至给女儿临川公主都取名叫「孟姜」。”

「孟姜」来自于王孟姜,是王羲之唯一的女儿,也是谢晦的外婆。

李世民说:“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

所以很鼓励同名的临川公主学习书法,精研篆隶。

谢晦又道:“唉,太宗皇帝应该很耻于和完颜构当同好吧。”

天幕前,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